待產包.PNG

0-6歲生育津貼補助

孕產假懶人包

新生兒用品懶人包 (////清潔)

更多母嬰用品懶人包

除了新生兒用品要整理外,準媽媽本人的待產包又該準備哪些東西呢?

網路有很多待產包的內容物分享,但新手媽媽對於生產過程如何用到這些物品,通常是霧煞煞的。

小咪媽咪分享親身經歷三胎的自然產經驗,打造住院不求人(註)之完整待產包,不怕生完還要請老公家人拿東西來醫院或補買什麼東西唷!

這篇也會按照實際使用順序,穿插自然產小知識來介紹各物品,相信新手媽咪看完後會對自然產生產流程更加了解~~

註: 我第三胎產後幾小時可自行解尿後老公就回家顧兩寶了(怕來支援的阿公阿嬤太累),順便用他的陪產假打包搬家物品,一直到我自行辦好出院繳清費用,才來一起接寶寶回新家,期間完全是自己住院自立自強XD

註2: 因疫情的關係現在醫院規定有的不太一樣,例如待產前幾日需先PCR檢測,陪產者離院後不可再回來等,建議先問清楚生產院所。

 

先來兩張整理總表,出發去醫院/月子中心前記得核對一下有沒有東西漏掉了。

★ Google文件excel版本 (免費下載,希望您也能幫粉絲頁按個讚,感謝!)

 

 

* 去醫院待產物品總覽表

隨身物品類

image

媽媽手冊 1本 住院時要用。
生產住院包 1袋 有的醫院足月後會發,裡面有些文件要先簽名。
健保卡 1張 住院時要用。
夫妻身分證與影本 2張 生完後拿正本與影本正反面給醫院申請出生證明。
錢包 1個 帶些現金繳急診與月子餐費等,出院可用提款卡結清費用。
筆記本(電話聯絡表) 1本

先將親友連絡電話/產後月子餐/月子中心電話寫好。

2支 產後簽文件與筆記重要事項,紀錄擠奶時間等。
手機 1支 聯絡與拍照用

媽咪護理類

image

產墊 1-2包 很大張,待產時就需要墊在屁股處以防弄髒床。
產褥墊 2-3包 便宜耐吸無翅膀的大衛生棉,每次上廁所時需更換。
免洗內褲 10件 產後穿,如果沾血時需更換。
哺乳內衣 3件 住院時就很需要穿,可保護胸部避免跟粗糙的住院衣摩擦。
拋棄式口罩 5個 如在醫院生產,經過公共區域可戴著避免被傳染。
生理沖洗器 1瓶 手動免治馬桶,上完廁所可按壓噴溫開水清洗尿尿的地方。
羊脂膏 0條 第一胎比較需要,修復保護受傷的乳頭,也可以用母奶塗。

日常用品類

image

手機充電器+耳機 1份 充電器必備,耳機是怕住多人房時追劇/打電話會吵到別人。
衛生紙+濕紙巾 2包 用餐與擦拭清潔等,用途多多。
環保餐具 2份 帶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湯匙、叉子與吸管,吃喝較方便。
鋼碗+杯子 1份 吃藥或用來裝熱水消毒集乳量杯用。 
洗碗精+菜瓜布 1瓶  月子餐很油,最好帶小瓶裝以便清洗餐具。
牙刷+牙膏 2隻 睡前記得刷牙,有陪宿者的話也要帶他的。
毛巾+浴巾 2條  洗手洗臉跟擦澡完可用。
衣架 4個 晾濕毛巾或外套等。 
盥洗組合 1組 如果住院期間須洗澡,可帶臉盆/沐浴/洗髮/洗面乳小罐裝。 
梳子+綁頭髮的 1組 梳頭用,長頭髮的話去餵奶時綁起來比較方便。 
保養品 0個 如護唇膏與日常保養品等,看需求決定要不要帶。 
保溫瓶 1-2個 裝熱開水,另一個可裝溫水就不用一直補沖洗器的水。 
耳塞 2組 不一定能排到單人房,睡覺怕吵的人戴耳塞會好睡點。
塑膠袋 6個 裝垃圾或髒衣服,用途多多。 
剪刀 1支 剪東西的包裝,很好用。 

一般衣著類

image

媽媽出院服 1套 剛生完身材還沒恢復,可帶寬鬆的上衣褲子。 
爸爸日常服 3套 自然產可以住三天,如果老公陪宿要帶換洗衣物。 
拖鞋 2雙 住院期間可穿拖鞋較方便。(第二.三胎直接穿拖鞋去生XD)
寶寶出院服 1套 紗布衣+連身衣+包巾,看氣溫決定厚薄 
外套 (帽子.手套) 1件 半夜餵奶擠奶比較冷,出院時也要注意保暖。 
襪子 3雙 醫院住院服可以免費更換洗好的,但襪子需自備

註: 清單僅供參考,不同醫院提供的物品可能略有不同,有的醫院尿布/濕紙巾/配方奶需要自備,建議先詢問清楚。

配方奶如需自備,可於懷孕期間先申請試喝罐來備用: 最新配方奶試喝罐/試用包網路申請方法

 

* 去月子中心物品總覽表

很多住院用品已經在上面清單了,以下是另外一包去月子中心時才需要用到的物品,分開準備比較不會太多行李。

(最後去月子中心時帶的是上面兩包再加下面的月子包)

藍色字體的物品跟母奶有關,提早準備不一定會用到,因此可以產後再視情況網購。

月子中心合約 1份  
夫妻印章 各1 取名字報戶口時需要雙方印章。
筆電+充電器 1台 擠奶時可追劇用。
束腹帶 0個 剖腹產才需要,固定腹部傷口避免拉扯。
坐浴盆 0個 放在馬桶上讓屁股泡溫熱水,加速傷口癒合用。(沒用過)
衛生棉 10包 出院後通常惡露比較少一點,產墊用完就可以改用衛生棉。
免洗內褲 20件 如果月子中心不方便洗內褲,可以每天換穿一件。
乾濕兩用巾 1盒 擠奶完沾濕擦胸部、幫寶寶洗屁股後按乾都好用,拋棄式較不怕污染。
哺乳內衣 5件 越多越好就不用一直洗。
溢乳墊 20份 奶量上來後容易溢乳,可用拋棄式或水洗式。
卵磷脂 1盒 吃月子餐比較油膩容易塞奶,可以每天開始吃卵磷脂預防。
擠奶器 1個 看月子中心有沒有提供,自備的話可以開始使用,用完還是要按摩手擠一下子以免塞奶。
小立鏡 1個 擠奶時不用低頭看有沒有在空擠。

 

* 回家顧寶寶物品總覽表

整理在這篇: 新手爸媽看過來~嬰兒用品全收錄! 新生兒用品準備清單、副食品工具到幼兒園上學用品一覽表

 

 

以下按照使用順序來介紹待產包的各種物品使用時機與方法。

1. 在家準備期: 待產包(或行李箱) + 隨身包 + 月子中心包

image

<待產包示意圖: 行李箱> 

選一個家裡有的滾輪行李箱或大包包,負責裝妳的住院待產用品。

住月子中心才需要的用品可以另外裝一包,以免東西太多,住院時不好找。

大約30幾週就可以開始準備了,切記要讓家人知道放在哪,以免臨時需要卻找不到。

等到有產兆或約定催生/剖腹的時間時,就帶著待產包跟妳的隨身包(裝錢包、手機等貴重物品)出發去醫院吧!

 

<防疫期間小知識> 三級警戒時期醫院有規定入院前要先做PCR篩檢

每間醫院規定不同,後期產檢時應詢問清楚。

以下是PTT一些媽咪的入院經驗分享: 台北長庚 (預約入院前兩天到做PCR篩檢)  彰基 (急產,用急件篩檢)  輔大 (入院時篩檢)

 

<產兆小知識> 不確定是否要去醫院的話可以打電話去產房詢問喔!

  • 破水: 從陰道流出大量的水稱為低位破水,有點像尿失禁,但清澈無味。約10%孕婦會先破水。破水後不宜洗澡避免感染,要盡快去醫院。破水超過24小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因此一定會被收留住院,不用怕被退貨,但可能會先叫妳走路加快開指速度 

 

  • 落紅: 子宮頸開始擴張時會將黏液排出,伴隨著一些血絲,這就是落紅。但有的人落紅後過了好幾天才開始陣痛,因此只有落紅還不用去醫院,以陣痛產兆為主。

 

  • 陣痛: 子宮規律的疼痛-平緩-疼痛-平緩,如果休息會緩和則為假性陣痛。疼痛程度一開始可能像輕微經痛,但會越來愈強,後來甚至會隨著陣痛有想用力大便的感覺。等到3-5分鐘痛一次,一次痛30秒以上就要去醫院。可下載手機APP測陣痛頻率。經產婦有規律陣痛就要趕快去醫院了。

 

2. 抵達醫院後: 健保卡 媽媽手冊 + 生產住院包

有產兆到醫院後,因為妳快生了,放心的掛急診吧! 健保卡跟錢都放隨身包比較好拿。

PS. 有些醫院如台大總院20週以上是直接去產房不用掛急診喔! 或是醫生有開催生單的話也是直接去產房報到,建議週數大時先詢問產檢醫院。

護理人員如果有多的人手會幫妳推輪椅到產房,但白天人多的時候可能會請家屬自己推。

到了產房後護士會問有無破水,然後幫妳內診檢查開指程度。

若確定可收住院(開指達標或有催生單或已破水等等)就會請家屬去辦住院手續,這時也會詢問是否要排單人病房,但通常會看產後有沒有空房才能確定。

新竹馬偕的單人房一天4千多,雙人房2千多,健保房不用收費。

 

<開指小知識>

開指比較好懂的說法是可以放幾個指頭進去,藉以測量子宮頸張開程度。

不過根據產房護理師網友補充,其實只要用一根食指就可以測了。

分0~5指(全開),一指=2cm,有的醫院歸定1.5指/有的規定2指才可收住院。

當然護士會戴醫療用手套,疼痛程度因人而異,遇到溫柔的護士會比較不痛。

第一次生的初產婦開1指後到2指的時間可能很長(像我第一胎就痛了兩天半才被收住院QQ...)。

而初產婦要等快全開且胎頭夠低才能進產房生,經產婦(第二胎以上)開到四指有破水就可以進去生了,通常產程會比較快。

 

<急診小知識>

新竹馬偕掛一次急診300元,如果被退貨(馬偕規定開2指才收)會請妳去院內或附近走路,

直到3分鐘痛一次再來,不可以回家休息。

24小時內都可以返回產房檢查開指,超過的話要重新掛急診。

 

 


3. 辦理住院: 塑膠袋 + 拖鞋

確定收住院後,家屬去辦住院手續時,產婦則繼續待在內診間,

護士會要妳換穿住院袍,身上衣物除了內褲外都要脫掉,最好自備塑膠袋裝髒衣服,直接穿拖鞋去也比較方便。

 

<待產小知識>

內診完確定住院後護士會問乙型鏈球菌有沒有過?沒過的話要先打抗生素。

然後幫妳剃毛,如果先落紅的話也可以在家先剃好,到時可省略這一步驟。

接著是灌腸,在肛門塞藥後忍5~10分鐘再去產房的廁所解放(可以帶手機進去大<--這點重要嗎)。

 

4. 開始待產: 產褥墊 (產墊/看護墊)

13

解便後通常這時候家屬也辦好住院手續了,躺到待產室的病床後,就要待到生完才能下床了,中間需解尿解便通常是在床上用尿盆解決。

護理師們熟練的幫妳接上儀器吊點滴,然後會聽到咚咚咚的寶寶心跳聲,也會監測宮縮頻率與強度。

為了怕內診或破水弄濕病床,屁股下要橫放一大塊產褥墊。(有的醫院會提供,有的須自備)

是長方形的,躺著的那面吸水,塑膠面防水。

與怕成人漏尿的看護墊用途大同小異,看護墊通常較便宜,但產褥墊一般比較大塊用起來較安心。

除了生產前要墊,自然產後惡露較多容易沾到血,一天可能要換個1到3片,準備5到10片比較妥當,不夠的話其實醫院都有賣。

 

<陣痛小知識>

每個人生產狀況與對痛的忍耐力不同,以下為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我覺得開2指前大概只是宮縮感,像悶悶經痛的程度;

開3指前是宮縮起來暫時不能動要忍耐一下,休息期間還能講話吃飯的程度;

開3.5指前開始感覺是痛了,需要老公握著手大口深呼吸才能忍受每一波痛感;

3.5~4指時已經是痛起來很難受的階段了,陣痛也越來越密集,

像我這種忍痛度差的人就會開始喊痛,扭來扭去鬼吼鬼叫到護理師一直跑來幫我內診ORZ

但也遇過隔壁待產婦一直維持在4指沒進展的,每次陣痛就聽到她老公在鼓勵她"吸氣~吐氣~好了要結束了"

覺得她超強都沒有鬼吼鬼叫...不過最後還是聽到她說受不了了要剖腹,還好最後還是順利生啦!

結果後來發現她生了4300克的大寶寶,難怪這麼辛苦!

4指後大概就是地獄等級吧,還好二三胎不用再經歷一次,通常經產婦開四指就可以進產房生了XD。

 

<無痛/減痛分娩小知識>

待產時護士會問妳是否要打無痛分娩(約8000元->2019年馬偕漲到16000元了好貴),

要打的話還得先抽血檢驗(約500元),確定產婦可以打麻醉。

第一胎驗完等護士回來時我已經開3.5指整個痛到唉唉叫了,

聽護士說要維持蝦子姿勢不能動30分鐘,且4指以後就不能打,

就放棄打無痛了,後來果然很快就生了。

第二.三胎因為開指速度通常會比第一胎快,就都沒打,

兩次都痛到我喊說"早知道就打無痛了!!" "痛死了再也不生了!!"

老公說我每次都喊一樣的話...真的是痛到會抓緊床欄鬼吼鬼叫很崩潰~

完全沒享受過網路上大家說的優雅生產的感受...(淚)

但是生完就覺得省下一筆錢了,我要買禮物犒賞自己XD!!

 

<用力小知識>

陣痛程度和持續時間會隨著開指而加強,到後來痛的時候會很想用力大便,

但護士說還不能用力不然子宮頸會腫起來,會有撕裂傷。

第一胎接近全開的時候會教妳怎麼用力讓胎頭降下來:

陣痛來的時候: 先吸一大口氣,閉氣的同時用力(大便)。再吸一大口氣,再用力一次。

緩和的時候: 記得大口呼吸,以免寶寶缺氧心跳下降。

有護士在時會比較安心,就聽指示吸氣~用力~吸氣~用力~休息。

中途護士離開一陣子叫我自己來,整個馬上就喪失節奏感...

護士回來時說胎頭還不夠低,叫我繼續用力,我說我沒力氣了怎麼辦??

護士說: 媽媽加油,沒有人能幫妳,寶寶只能靠妳用力才能出來啊!

天啊TAT 整個絕望中好像產生了一股身為媽咪的使命感,於是又繼續努力...

送上產檯時我還問說我很想大便可以繼續用力嗎? 護士說當然可以啊,

然後就邊指揮我邊說媽媽很棒!就是這樣! 給了我很大的勇氣,謝謝她們^^

第二三胎就不用作上面的練習了,都是陣痛到我開始亂喊崩潰就推進產房,

但進到產房都叫我還不能用力大便,要鼻子吸氣大口呼氣像吹蠟燭一樣,

然後用手擋著寶寶的頭(??),一直等到醫生來了才能用力...QQ

寶寶滑出來的過程會有種溫熱感XD 這時候也是不能用力的以免擠壓到寶寶~

老公表示我生很快,才進產房十分鐘左右就生了,但本人覺得度日如年啊!!

 

 

5. 生產完畢: 夫妻健保卡與影本 + 筆記本(記著重要聯絡電話) + 筆

終於熬過陣痛,生出了可愛的小寶貝,晉升為媽咪身分,真是可喜可賀!

生完後要先到復原室進行產後按摩子宮,通常大約半小時,

之後就可以由家屬帶著行李一起與護理室將病床推到病房了。

一開始會有護理師進行講解,並發放一些需要填寫的單子,

如出生證明申請書/健保卡依附申請書等,稍後有空就可以先寫一寫交去以免忘記。

出生證明書前兩張免費,第三張100元,第四張以上每張50元,需帶夫妻身分證正本與正反面影本到護理站申請。

護理師也會幫忙產婦穿上免洗內褲與產墊,接著說明幾個小時內要下床去解尿,如果解不出來要跟他們說。

然後帶家屬認識病房環境,之後就是短暫的休息時間了,可以趁機進食喝點熱湯。

也別忘了打給住院月子餐廠商、月子中心、塑身衣等等告知生產與出院時間。

自然產可以住三天,例如週日早上住院,中午生產,可住到週三早上離院,實際上會跨三晚。

但如果待產時就跨了一夜(如週日晚上住院,週一上午生產),好像也只能住到週三早上就需離院,詳情不太確定因為我都是當天生...

 

<合照小知識>

新竹馬偕規定產房內如果有另一床也有產婦在生,產婦的老公就不能進入,只會將寶寶抱出去給看一下。

還好第三胎是週日生比較少人,老公終於可以進產房陪產,滿足了我與先生和初生兒拍合照打卡(?)的夢想。

生出寶寶後還得拉胎盤出來,如果有剪會陰也要縫補,雖然也有點刺痛但跟陣痛比起來還算可以忍受的,

而且生完也會有心境上的閒適與幸福感,看著寶寶在哭揮舞手腳,就覺得終於把這小惡魔生出來了~呼~

 

<按摩子宮小知識>

寶寶被帶去清潔後,媽媽會被推到產後復原室,護理師會先示範如何按摩子宮,接著就請先生幫忙按摩30分鐘。

所以陪產家屬是老公比較好,如果是長輩的話可能手勁會不足。

被按肚子的產婦雖然會痛還是要盡量放鬆,記住肚子不要用力抵抗,不然肚皮會瘀青...

為什麼要按摩子宮呢? 原來按摩可以促進子宮收縮,讓子宮傷口復原與排出子宮內殘留物,

若產後宮縮不良,可能會有產後大出血的致命危險。

通常是待產與生產過程太久,或生過較多胎、肌肉較鬆弛的產婦會容易收縮強度不足,要更加強按摩。

產後也會持續吃三天的子宮收縮藥來幫助收縮,但陪產者最好時常幫產婦按摩子宮,

只要肚子摸起來疲軟沒摸到子宮就要環形按摩,直到子宮變硬。

通常按壓正確的時候會噴血(惡露),或是親餵與擠奶也對子宮收縮有幫助。

 

<尿管小知識>

剖腹產後因為麻醉的關係會沒有尿意,需要插尿管幫助排尿。

自然產如果四個小時內尿不出來,也會幫妳插尿管。

我一開始也是有尿意,但用平常的方式卻尿不出來,就想請護士幫我用尿管,

結果護士說插了就到哪裡都要帶著點滴架,會很不方便,勸我再試試看。

也提醒可以用生理沖洗器噴一點溫水在尿尿的地方促進尿意。

後來噴溫水+騷尾椎的癢+慢慢尿就成功了。

 

 

6. 產後住院衛生用品: 產墊 (有的也叫產褥墊/衛生棉) + 免洗內褲 + 生理沖洗器 + 坐浴盆

產墊

04

產墊作用等同衛生棉,只是少了黏貼耳朵且比較大片,吸收力強,單價通常較便宜,

適合自然產後頭幾天惡露很多時使用。準備2~3包較保險,不夠的話醫院也有賣。

出院後量較少時也可改用夜用型或一般型衛生棉,有耳朵較不會移位。

 

免洗內褲

06  

雖然墊了產墊,但惡露就像量很多的月經,總是難免會沾到內褲。

為了避免剛生產完還要費力刷洗內褲,有的月子中心也不幫產婦洗衣物,

這時候用完即丟的免洗內褲就很方便了,弄髒就換一件也較衛生。

 

<穿著小知識>

醫院跟月子中心大多有提供各尺寸哺乳上衣跟長褲,弄髒可要求更換,不用煩惱清洗的問題。

產婦只需自備內褲/內衣/襪子/手套/帽子/外套等。

 

生理沖洗器

03

<生理沖洗器示意圖: 萊潔>

用途類似免治馬桶,在上完廁所後按壓可噴水,用來沖洗陰部。

因為剛生完有傷口怕細菌感染,要裝醫院提供的消毒過的水來沖洗,且每次上完廁所都要擦藥。

 

<藥膏小知識>

通常是請陪宿的先生幫忙,每次上完廁所後將會陰部位有傷口的地方從前到後塗藥膏預防感染。

第二三胎沒有人陪宿,我都是上廁所前先裝沖洗瓶,拿產墊跟免洗內褲與棉支塗藥後帶進去廁所,

上完沖洗/用衛生紙拍乾後自己塗藥~好處是不用等躺回病床又要脫褲子塗藥。

但是聽隔壁床的先生每次都主動幫忙裝沖洗瓶的水然後幫她擦藥還是覺得有人幫比較幸福(ˊ_>ˋ)

 

坐浴盆

01

<坐浴盆示意圖: 萊潔 舒適坐浴盆組>

這種坐浴盆可以放在馬桶上讓產婦泡溫水,促進血液循環讓會陰傷口快好。

有痔瘡的話也可以多泡。但如果水不是煮過的,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優碘消毒。

也可以準備凳子上面放臉盆代替(自然產婦要蹲到地上開腳傷口會很痛)。

 

6. 產後哺乳用品: 哺乳內衣 + 溢乳墊 + 羊脂膏 + 卵磷脂 + 針管/擠奶器+ 濕紙巾

哺乳內衣

14

<哺乳內衣示意圖>

大約生完四個小時後嬰兒室會打來要媽媽去哺乳,也會教妳親餵姿勢。

由於乳頭習慣有內衣的保護,哺乳完有點腫腫的直接跟住院服摩擦真的超痛!!

所以最好還是帶個三件哺乳內衣住院時穿。

產前不知道要買多大size的話就買稍大一點的,因生完骨架會較大也不會馬上瘦回來。

或是孕期也可以直接穿孕婦哺乳內衣,無鋼圈較舒適,產後也可以用來哺乳CP值較高。

註: 之後如果會溢乳的話,半夜也需要穿著哺乳內衣才能墊溢乳墊,穿無鋼圈的會比較好睡。

 

溢乳墊

image

<溢乳墊示意圖: 日本Osaki防溢乳墊>

溢乳墊是墊在胸罩裡吸收溢奶避免弄濕外衣用的。

拋棄式的背面會有雙面膠可黏貼在內衣上,有點像衛生棉的用法只是用在胸罩上。

個人覺得拋棄式的比較不透氣會悶悶的,可洗式的弄濕了就洗一洗晾乾勤換也不心疼錢。

 

剛生完奶不一定會多到溢乳,可以準備幾個備用就好。

但月子期間較容易溢乳,要準備足夠的替換數量。

有的哺乳內衣會送內墊,無防水層但很快乾,適合月子期間頻繁手洗替換。

比較厚的可洗式溢乳墊要用洗衣機脫水比較會乾,如果月子中心沒陽光要小心發霉。

 

羊脂膏

16

第一胎親餵的新手媽媽很容易發生含乳姿勢不良而導致乳頭破皮疼痛,

可以在餵完後塗一點羊脂膏保護滋潤乳頭,下次親餵前不須擦掉。

護士會說塗母奶也可以,不過感覺還是羊脂膏比較有效...

重點還是要穿哺乳內衣避免一直摩擦,或者乾脆不穿上衣(但在醫院跟月子中心都會有人一直跑進來XD)。

 

另外有種AVENT的超舒柔矽膠胸部保護罩:

05

用法同溢乳墊,墊在內衣裡,可以保護腫脹的乳頭不會跟衣物摩擦。但不能長時間使用。

更好用的功能是擠一邊的奶時可以收集另一邊滴滴答答的乳汁避免浪費!

之前不知道有這個好東西,都用膠帶黏小杯子在另一邊胸部上...常常不小心打翻XD

不過如果是用雙邊電動擠乳器,可能就不需要了。

 

卵磷脂

由於月子餐比較油膩,加上擠奶時如果沒有按摩通暢,容易發生乳腺局部堵塞的悲劇。

輕則乳房脹痛發紅,嚴重還會發燒乳腺炎,是許多母乳媽咪都遇到過的困擾。

因為前兩胎都有得過乳腺炎發燒的經歷,因此這次坐月子時我就每天預防性的吃卵磷脂了,

且每次用完擠奶器還會用手按摩並再擠一些出來,確保軟奶狀態才休息。

 

針管

醫院可能有提供自費或免費針管供擠奶用,如果遇到無法親餵的狀況,

就可以用空針管來收集初乳送去給寶寶喝,奶量較多的話直接用醫院的空量杯或空奶瓶亦可。

方法: 【母乳收集】收集珍貴初乳的好道具-空針筒,不用彎腰可以躺著擠奶,小容量容易收集較不會打擊新手媽咪自信心 

 

擠奶器

因為醫院消毒不方便,通常產後也沒那麼快就乳腺暢通很多奶水,一般來說放在月子中心包內就可以了。

會建議等到量多到擠奶時有乳柱(乳頭產生噴射線狀的乳汁而非一滴一滴)時再使用擠奶器。

 

濕紙巾

手擠奶時很容易弄得黏黏的,帶一包濕紙巾擦手擦桌子很好用。

 

7. 住院吃飯相關: 住院月子餐 + 環保餐具 + 洗碗精 + 菜瓜布 + 衛生紙

住院月子餐

2

<住院月子餐示意圖: 好婆婆月子餐到宅服務>

住院三天該吃什麼呢? 有的醫院有月子餐可訂,或月子中心有提供送餐服務。

我是生完後得知房號就直接打給月子餐,說要定到出院當天的早餐為止。

他們跟醫院也很熟,會直接送餐到病房裡,吃完的餐盒直接放在牆角下次送餐會收走。

送最後一餐時才收錢,但因無法回收餐具會用紙袋與PP盒盛裝。

 

環保餐具

筷子.湯匙.叉子.吸管,通通帶齊遇到各種食物都能方便進食。

如果有親友會送水果的話可能還需要削皮刀或水果刀。

杯子與鋼碗可用來熱水燙餐具消毒,或喝飲品吃藥等。

 

洗碗精 + 菜瓜布

月子餐很油膩,可帶小罐洗碗精或洗手乳來洗餐具。

 

衛生紙

日常生活蠻需要用到的。

 

8. 住院盥洗用具: 毛巾 + 浴巾 + 盥洗組合 + 梳子+ 牙刷牙膏

剛生完傷口很痛又很累,也沒排到單人房,浴室很小也沒有暖風機,

加上我生的時候是冬天,所以乾脆都不洗XD 等到去月子中心才舒服的洗。

不過還是會稍微擦澡,也有天天刷牙。

 

9. 住院睡覺用品: 保溫杯 + 耳塞

保溫杯可以隨時喝到熱呼呼的開水,不用一直挺著傷口跑外面飲水機裝。

有保溫壺的話可以用來補充生理沖洗瓶的水,就不用每次上廁所都要出去裝。

耳塞對於不是住單人房的,睡眠品質會比較好些。

因為作息不一樣,清晨好不容易餵完奶回來,隔壁床的就醒了開始活動。

或者頻繁的護士/訪客/講電話或Line聲都讓人很崩潰...

另外(第一胎時)爸爸表示醫院的陪宿躺椅超難睡,還從家裡帶了枕頭跟棉被來。

 

<半夜餵奶小知識>

剛生完超累只想好好休息,沒想到半夜1點跟半夜5點都有電話叫妳去餵奶...

4小時一次好崩潰,頭幾天想睡+壓力大+傷口痛,根本沒什麼奶...然後又更憂鬱。

早知道就直接請護士半夜餵配方奶就好,去月子中心比較舒適後再來慢慢追奶!

而且雖然醫院護士會教,但可能是人手不足,總覺得無法一對一教很仔細。

月子中心不愧收費很貴,護理師的服務態度好超多,會很有耐心的教,大推!

補充: 第二胎就請她們親餵完補配方,半夜兩餐直接餵配方奶,輕鬆很多~身體也復原得快很多!

第三胎因為某些原因無法親餵寶寶,整個在病房發呆覺得很閒...閒到有點憂鬱...

去嬰兒室聽出院衛教時,發現哺乳室改裝後變得好溫馨,哭哭都沒機會用到Q_Q

 

10. 出院囉: 身分證 + 媽媽外出服/外套/保暖用品 + 寶寶外出服

出院的前天晚上護士會衛教幫寶寶臍帶護理和洗澡等方法。

然後會告知出院流程,馬偕是出院當天早上會先檢測寶寶的黃疸值並通知寶寶是否需要留院照光。

等醫院call說可以來結帳後,先到護理站結媽媽的帳,再到產房結寶寶的帳。

收拾好行李後由媽媽本人帶收據身分證寶寶衣物來嬰兒室排隊領寶寶離開醫院。

小孩外出衣物可以參考新生兒用品準備清單-衣中的紗布衣+長袖兔裝或連身衣+包巾。

媽咪的外出衣物要注意保暖。

 

終於可以離開醫院囉! 蝦米?寶寶可能不能一起出院? 

<黃疸小知識>

新生兒黃疸(體內膽紅素過高)很常見,主要症狀為皮膚發黃,食慾不振,嗜睡等。

出院前醫院會測黃疸值,超過15~17(依各醫院規定)則要留院觀察/照光數日。 

發生機率不低,因此就算超標住院也不必太緊張。

醫院會瓶餵,擔心寶寶乳頭混淆的話可以每天來院親餵一次,或等出院後再讓寶寶多練習。

可自備"冷凍"母奶請先生送去醫院,或直接先給配方奶讓(母乳性)黃疸比較快退。

 

我家寶寶黃疸值在出院時剛好略低於臨界值的15,有好心路人建議加錢讓醫院多收幾日,

以免之後又要抱來住院很麻煩。我們不信邪想讓她照太陽光多喝點奶自己好,

(生理性黃疸,因喝奶量不足而導致膽紅素排不掉),結果去月子中心量皮膚黃疸值16,

隔天一樣高就被要求帶寶寶去看醫生了,醫院抽血量15問我們要不要住院,也只好住了。

PS. 現在月子中心不能從事醫療行為,所以也不會幫忙照黃疸。

 

看完待產用品解說與這些小知識後有沒有對生產流程比較了解了呢?

我自己生產前也沒做足功課,很多問題都是遇到才趕快查,手忙腳亂的。

因此想說提供懶人包給新手爸媽參考,希望可以幫的上忙~~

各家醫院的流程可能不盡相同,建議有疑問的地方要事先詢問產檢醫院做確認唷!

 

原文撰寫於: 2015/06

第二胎更新: 2017/11

第三胎更新: 2019/05

 

****   聽     ****

更多懶人包請到粉絲頁看唷!

FB.PNGIG.PNGYOUTUBE.PNG

 

arrow
arrow

    小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